生活资讯
风控策略 、信贷风控策略
2023-04-08 01:55  浏览:57

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风险管理的策略。由于风险的结果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篇1

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1)避免风险策略。

任何经济单位对待风险的策略,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例如不进行某项投资,就可以避免该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但避免风险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只有在风险可以避免的情况下,避免风险才有效果;二是有些风险无法避免;三是有些风险可能避免但成本过大;四是企业消极地避免风险,会使企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2)控制风险策略。

经济单位在风险不能避免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或如何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即为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要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进行准确的预测,要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就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的知识及技术虽然已高度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困难无法突破,因而无法达到完全控制风险和充分减少损失的目的。

(3)分散与中和风险策略。

分散风险,主要指经济单位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源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中和风险,主要是指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所采用的决策,如采取减少外汇头寸、期货套期保值、远期外汇业务等措施以中和风险。

(4)承担风险策略。

经济单位在既不能避免风险,又不能完全控制风险或分散、中和风险时,只能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经济单位承担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无计划的单纯自留或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无计划的单纯自留,主要是指对未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是指已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如提取坏账准备金等形式。

(5)转移风险策略。

经济单位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对风险采用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如单位进行财产、医疗等方面保险,把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单位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规定,把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五种策略

1、减轻风险策略

减轻风险策略是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以达到风险减少的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手段。

2、风险回避策略

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风险管理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风控网)。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zi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也认为风险太大拒绝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3、接受风险策略

接受风险策略也是风险管理策略之一,它是指项目组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策略。当采取其它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接受风险可以是主动的,即在风险规划阶段已对一些风险有了准备,所以当风险事件发生时马上执行应急计划;被动接受风险是指项目管理组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风险的存在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而最终由项目管理组织人员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在实施项目时,应尽量避免被动接受风险的情况,只有在风险规划阶段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主动接受风险。

4、储备风险策略

储备风险策略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项目风险应急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三种。预算应急费是一笔事先准备好的资金,用于补偿差错、疏漏及其它不确定性对项目费用估计精确性的影响。预算应急费在项目预算中要单独列出,不能分散到具体费用项目下,否则,项目管理组织就会失去对支出的控制。

5、转移风险策略

是指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或其它组织,其目的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具体实施时可表现为财务性风险转移(如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非财务性风险转移(将项目有关的物业或项目转移到第三方,或者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人或组织身上,同时也能够保留会产生风险的物业或项目)。

项目能否成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应该加大项目投资方面的风险管理,做到尽量少失败,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长久发展。风险管理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化解和转移风险,或权衡利弊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

风险应对七大基本策略

1.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集团或子公司采取风险承受的策略,或者是因为这是比较经济的策略,或者是因为没有其他备选方法(比如降低、规避或分担)。采用风险承受时,管理层需考虑所有的方案,即如果没有其他备选方案,管理层需确定已对所有可能的规避、降低或分担方法进行分析来决定承受风险。

在考虑做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层需要评估各种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及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降低所带来的收益,选择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2.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采用风险规避的目的是,预期出现不利后果时,一并化解风险。比如集团可以认为某个投资项目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而又不能承受也不能采取措施降低,集团则可以选择退出投资项目,或则勒令子公司退出投资项目,从而规避风险。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企业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一般说来,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分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财务型保险转移。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经济合同,将风险以及与风险有关的财务结果转移给别人。常见的财务型非保险风险转移有租赁、互助保证、基金制度等等。

财务型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人)。个体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向保险人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将风险转移。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则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由于保险存在着许多优点,所以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

4. 风险转换

风险转换是指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将一种风险转换成另一种或几种其他风险,使得转换后的风险更容易管理,或者获得额外盈利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转换策略的典型应用就是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一种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通常为普通股)的公司债券。在持有该债券时,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风险、股票上市失败风险、可转换债券到期不能转股的风险、转股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及可转换债券价格波动风险等,当该债券成功转换为普通股票后,持有者面临的风险转换为股票价格波动风险、股票套牢风险等,并且可能带来一定盈利。

5.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通过承担多种相关风险,使这些相关风险之间产生对冲关系以降低这些风险大小的管理策略;另一种解释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套期保值业务和期权交易业务。

6. 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指在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承担风险措施制定必要的补偿机制,以增加个人或单位承担风险的信心和勇气。

通常来说,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对冲、风险转换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采取这种风险补偿策略。比较典型的应用是在市场营销对营销人员考核激励的补偿机制。例如,公司派小张开拓西北新市场,按照公司当前以业绩为导向的销售考核方式,小张很难完成销售任务,因此获得奖金的概率很小,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于是销售总监单独为他制定一条补偿方案:假如小张未能完成销售任务,但只要每月比上月有20%的增长,就能够获得额外奖金。这样一来,小张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多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风险补偿策略。

7.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由于风险的两个主要维度是发生可能性及发生后影响程度,因此风险控制就是降低发生可能性,或者降低发生后影响程度以减小风险等级。

例如,某集团公司要参与一个项目投资,投资额为1亿元,***次投入越多,若项目成功则所获得的回报越大,若项目失败则所受到的损失也越大。该公司经过分析,决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种措施是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即增派大量的专业项目管理人才,提高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督,更好的确保项目成功进行;另一种措施是降低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即将1亿元分批次投资,***次投入4000万,若项目进展良好,后期在分两次分别投入3000万。这样一来,若***次投入失败,则损失额为4000万,实际上降低了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篇2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程度,为企业创造***的收益。

一、财务政策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财务政策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一)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二)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独立自主经营权,企业财务行为只能是一种被动行为,财务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性财务政策,供企业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导致企业“无财可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的确立,企业财务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和优化公司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理财效率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

(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

(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三、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一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正确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是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衡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创造条件。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对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

在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简化模型来衡量财务风险,即计算有风险情况下的期望收益。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起来。由于风险和概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常借助概率统计方法来衡量风险程度。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或付出的成本,计算收益或成本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测定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尤其在投资风险的预测中,常通过测定每年现金流入额、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敏感性,选择投资项目,以降低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1、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2、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特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

3、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

企业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可以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状况相比较,分析控制效果。有些风险是突发、未能预测到的,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测算损失、力求找出***方法来控制或削弱风险。

4、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使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的收益。对于风险承担者,首先,要求其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法律上、经济上明确其职责;其次,要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资金分配权,使决策者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再次,要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责权利分明,调动其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还要求企业区分风险的责任,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真正体现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怎么理解风控?如何实施风控?

很多人都在说风控的重要性,但真正想明白风控的怕是没几个人。每个人对风险控制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说分散投资就是风控,有的人说控制仓位就是风控,有的人说买好的股票长期持有也是风控,有的人说快进快出坚决止损止盈也是风控。

我来说说我对风控的理解,当然也是我们星瀚投资的观点:

1、首先我认为,风控是一个系统的行为,不是单一的逻辑。这个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是非常庞大的。

2、其次,要搞明白风险的来源。有哪些风险来源?我把他们简单分类:1)宏观经济风险;2)市场波动风险;4)行业和企业变动风险;5)仓位配置风险;6)交易策略体系风险;7)资产配置风险。

第三,再思考如何运行风险控制。我认为必须对每个风险指标要给出阈值来控制。假设我们给每个风险源等权重,按1-10打分,定义综合风险值0-3为低风险,4-6为中风险,6以上为高风险。下面为举例:

①宏观经济风险:全球经济萎靡,但中国GDP加速增长,通胀温和利率稳定,宏观经济风险值很低(风险值=2),理论上应该加仓重仓投资中国。

②市场波动风险:恰好这时A股整体估值非常高(比如100倍PE),对应的风险值=10,如果你这时候你去投资指数ETF,你冒的风险就很高(10+2)/2=6。

③行业和企业变动风险:但如果你不是投资指数而是投资某个估值非常低前景稳定的行业呢(比如股灾后大幅跑赢指数的金融股、白马股、优质港股),假设风险值=1,则你的综合风险值就会比较低为4.3=(2+10+1)/3。 如果你分散投资选择某些个股,那么你的风险等级就可能更低,具体的风险值就要看个股的基本面和估值了,买一个5PB的券商股和买一个1PB的券商股,买伊利和辉山,风险等级差异巨大。这个是不好量化的,只能由企业所处行业的前景、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速、当前的资产质量、管理层的优劣、估值的高低等综合去衡量,给出一个大致的风险值。

④仓位配置风险:按上文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你80%仓位持有一个ETF或一个股票(风险值8),那么你的综合风险值就大于6了,即(2+10+4.3+8)/4=6.1,按照我们假设的定义属于高风险投资了。但如果这时候,你分散投资几个相关系数比较低的低估值行业或个股,那么你的风险值就会降低(我个人认为分仓10-15个品种是比较合理的)。

⑤资产配置风险:指宏观的大类资产配置(微观的资产配置就是仓位高低、持仓个数的多寡),比如全球经济萎靡,各国风险资产价格昂贵,整体风险等级很高,但你配置了避险国(经济独立全球)的资产,那么你的风险等级可能是比较低的。并且针对同一个国家,你配置不同类别的资产,风险等级也不同,你买利率差不多的国债和企业债风险等级不同、你买房子和国债冒的风险完全不一样。

⑥交易策略体系风险:不同的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风险等级是不同的。交易策略方面:长期持有白马蓝筹股风险值可以给2,而短期投机垃圾题材股风险值可以给10;交易体系方面:基于主观判断的交易风险值比较高,基于量化交易风险值比较低。

3、最后,核心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定义每个风险的风险值。可以通过量化的手段:

·对于指数来说,我们都知道美股的PE在15-25倍之间徘徊,超过25可以对应10风险值,低于15对应0风险值(我们每周纪要的市场估值区间表就是基于此逻辑);

·对于交易策略同样可以量化计算,比如大家熟知的海归交易法,你可以回测历史计算你***亏损波动率收益率等,最终给出一个风险值;

·对于大类资产配置、仓位高低、持仓品种多少等均可以人为的定义风险值。

·对于宏观经济、行业个股等可以对各种数据指标代入量化模型去分析当前的风险值, 如把各种宏观经济数据代入宏观分析模型去判断当前的宏观形势,如把行业、个股的营收利润增速、利润率,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现金流、ROEROIC、PE/PS/PB/PEG等指标代入分析模型中,当然这里是有主观判断的成分;

4、最后的最后,那就是每个风险的权重如何确定,这个就留给大家自己摸索吧,毕竟每个人的投资风格都不同:投机为主的人可能会给交易策略风险更高的权重,投资为主的人可能给基本面风险更高的权重,宏观固收的人可能给宏观经济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很高的权重……

5、总结一下一下:假设经济很好,但你买入的点位很高,那你冒的风险会很大——但如果你买了低风险资产(比如行业前景向好,估值较低的个股),且做好了合理的仓位管理、分散的资产配置,那么你冒的风险又不是那么大——但如果你用了很激进的交易策略,比如基本面不错估值较低的标的短线大涨,你选择追涨,又不采用任何止损止盈策略,或不加量化交易模型控制,那么你的风险等级有可能又变得很高。

在举例另一种情况:假设经济很糟,你买了高估值的资产,没有全球的大类资产配置,没有看行业和个股的基本面,重仓持有的是短线博弈题材品种(典型的散户操作手法),但如果你用了比较牛的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如执行严格的止损策略(例如A股特别有效的20日均线法则),或采用了ROC动量策略(参考雪球蛋卷28轮动基金,历史回测表明净值回撤很小,***亏损很小,牛市跟上大部分指数,熊市早早离场),那么你的风险等级可以说依然是可以接受的(散户中的牛散)。很多人失败就在于牛市顶峰时没有很好的风控,高位继续冒风险,最后资产过山车,而有的人则是牛市半山腰就因为感受到风险太高而撤离,没有吃到后半程的泡沫。面对这两种问题,***的情况就是研制出一套高位追涨的交易策略,即在风险等级较高的情况下,采用跟随市场策略,一旦破位下行就立刻止损离场 (比如ROC动量策略、20日均线交易法则、海龟交易等)。

总之,每个人都要学会计算你当前资产的风险等级是如何。很多散户之所以失败就是分不明白风险的来源,搞不清自己资产的风险情况,才会在看似低风险的情况下死的不明不白,因为你们很可能在做高风险的投资(比如买入100倍的中小创,5连板的题材股),反之,很多高手在看似高风险的情况下仍在重仓投资,但他们可能冒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如何做风控策略

风控决策引擎本质上是一系列规则的集合。风控规则也叫做风控政策、风控策略。欺诈、盗号、作弊、套现以及营销活动恶意刷单、恶意抢占资源等都是风险,都需要复杂但高效的规则引擎。这里我们只关注信贷风控。

风控规则的制定原则:

监管层面

监管会约束机构***止对未成年发放贷款,执行起来,准入规则就会强制要求用户年龄大于等于 18 周岁。

学生贷也会有较多监管要求,因为学生群体大多没什么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按时还款的能力不足,容易滋生过度借贷和诈骗。

公司层面

准入通常也会设定一个年龄上限,例如 60 岁。设定年龄上限往往是出于舆论的考虑,老年人贷后事故可能会更大,例如遇到催收反应过激。这一般并不在监管范畴,而是公司层面的原则。

高危地区 也是如此,某些区域历史上出现过集中诈骗,为了防止被团伙攻击,在公司层面直接不对这些高危地区准入的做法也是存在的。

另外,公司也会规定同一申请人被拒绝一个月内不能再次申请借款。这是因为短时间内用户的信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用户的风险评估结果不会前后差异过大,前次被拒绝,再次评估往往还会被拒绝。而评估一个人是有成本的,低效地去重复查询数据是不可取的。

风控层面

根据行业经验,制定欺诈类、黑名单类、多头类、信用不良类的强规则是不言而喻的。

欺诈 主要可分为一方欺诈和三方欺诈。一方欺诈是指申请人自身的欺诈行为;三方欺诈是第三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欺诈,申请者本人并不知情,比如团伙利用非法收集的身份证进行欺诈。

其实还有两方欺诈,是内部人员勾结的欺诈,一般不在考虑范围。

一方欺诈往往较难定义,它跟信用不良的表现结果无二。可以先验地设置一些专家判断,例如手机号入网时长一般限制最小值为 6 个月或 12 个月。新号来注册申请,显然更可能是欺诈骗贷,当然这些规则很容易被撸口子大军绕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脸识别 显然是一个很有效的三方欺诈防控的办法,但也是一个很笨重很伤用户体验的办法。三方欺诈防控更大程度地依赖于大数据挖掘,盗用冒用在设备行为和关系网络上一般是有迹可循的。基于大数据的反欺诈模型是风控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黑名单 一般分产品内部黑名单和行业外部黑名单,内部黑名单指的是历史用户中的欺诈用户和严重征信不良用户,外部黑名单指的是三方数据提供的命中信贷逾期名单或法院执行名单或其他高风险的用户。黑名单防控和一方欺诈有交叉重叠。

命中黑名单的客群一般会直接拒绝。业务持续发展过程中,黑名单客群数量可能积累过大,这往往是由于入黑规则过于严格,误杀会较严重。将其根据风险差异再拆分黑名单和灰名单是必要的,对灰名单用户可以测试放开。从而实现名单优化。

多头 指的是用户在多家平台借款,存在借新还旧、以贷养贷的风险。用户也许能够从其他平台借到款来还自己平台的款,但对任何单一平台来说,赌自己不会成为受害方就跟赌比特币自己不接盘一样,不是风控该允许的做法。

行业的共识就是制定多头规则。多头指标往往是制定成可变规则,因为多头是一个程度问题,阈值可以调整,多头规则是整个风控规则中调整频率比较高的。

实际上,基于数据分析的规则制定是方便易行的。基于特征库,挑选出一些风险区分度高的变量是一个单变量分析的过程。 只要遵循三个指标,准确率、召回率和稳定性,就能找出有效可用的规则集。

准确率 是说命中的人当中坏用户占比要尽量高。

召回率 指的是命中的坏用户要足够多,一条规则只找出了几个人,即使都是坏人,也没有意义。

稳定性 当然很重要,命中的人数、命中的人当中坏用户占比,都需要持续稳定。否则要频繁跟踪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也可以理解成一条规则,只不过它是将许许多多的弱变量组合成一个强变量。强变量用于规则,弱变量用于模型。

他们的本质都是将用户分层,方便我们将用户一分为二,将其通过或拒绝。

对于一些可变规则,应定期检测规则的时效性,有些规则是经常需要更新的。另外还需要保密,尤其是反欺诈规则。

说说策略同学的关键技能。

业务总会不断对策略进行迭代优化,这往往也导致策略体系过于庞杂,怎么样从庞杂的体系中分清轻重缓急是策略同学的核心能力。

如果推倒重来要怎么做?给一家新公司业务做策略顾问你要怎么做?这些都不是照搬现有体系能够解决的。设想下,假如需要你去做风控能力输出,从 0 开始制定一套风控流程。你会怎么做?

决策引擎是一套决策流程,它的要素组成是规则清单和规则被执行的顺序。 前者要求全面且高区分性,后者对成本优化至关重要。

为了使风控输出的规则保持清晰有效,既需要考虑规则变量提取的易行性,又要考虑规则执行的必要性。命中低、难执行、成本高是失败规则的常见特点。重复命中也是策略体系中常见的问题。

规则清单制定完成后,需要动态监控每条规则命中的人数。不同时期激活的规则可能不一样,也就是说,可能其中一部分是激活状态,另一部分是抑制状态。动态调整规则的阈值,以及激活抑制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某些月份的逾期相对较高,新增了一些规则,后期监控到这些规则发现其区分能力明显下降,就应该适当取消。

不管是规则还是模型,一定会有很多误杀,但误杀是允许的,因为贷款本金的损失往往是利息收益的几十甚至数百倍。

平衡决策对通过率的影响和对风险的影响,对成本的影响和对收益的影响,是风控策略从业者需要培养的职业嗅觉。

多头借贷在策略上一般作为拒绝维度参与到整个风控流程中。不同机构、不同信贷产品、不同场景,对于多头借贷的拒绝线划分都是不一样的。

如何找到当下最适合的多头借贷拒绝线,是风控策略分析人员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以上,如果我们采用宽松政策,可以将阈值定为大于等于 2 作为拒绝线,这样拒绝率只占 3.2%,被排除的用户坏账率更高。

而如果我们采用严格政策,可以改为大于 0 则拒绝,这样拒绝率增加为 10%,被拒绝的用户相比通过用户仍然显著要高。

这两个规则都是有效的,实际业务中采用什么样的阈值取决于公司的政策。从严 or 从宽。

当然,最顶层的目标是利润***化。

值得说明的是,多头数据往往覆盖率有限,体现在变量取值上是 0 值占比过高,这个时候便可以考虑取大于 0 的部分来做多头排黑规则。

利用决策树制定更多变量更丰富的交叉组合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规则。

多头变量除了用于制定强规则直接去拒绝用户外,还以为作为软规则用于客群划分。多头严重或者不严重区分出来后,再结合其他维度的风险评估交叉使用。

国内缺的从来不是策略,而是将策略贯彻的决心与环境。

以上文章来源于thunderbang ,作者雷帅

风控策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贷风控策略、风控策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