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五口通商大臣 、五口通商大臣意味着什么
2023-04-06 00:57  浏览:33

“理藩外交”是什么意思?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交往的密切,清朝在中央设立正式管理外交的机构——总理衙门。而其外交机构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理藩院与礼部兼管外交事务(鸦片战争前)=====五口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鸦片战争后)

======总理衙门(1861)======外务部(1901)

一、理藩院

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权力机构,同时也兼管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1建立: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设立蒙古衙门,主要管理蒙古事务。崇德三年(1638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隶属礼部。

2、理藩院发展到消亡的三个阶段

①崇德和顺治年间(1636年~1661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创设阶段。这一时期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变化与当时清朝整个政权机构的变动一致,经历着一个从关外到关内的历史转变过程。

②康乾时期(1661年~1795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渐趋完善的时期。

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理藩院由此完全从礼部独li出来,其组织机构设置也趋于完善。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木PAN乱,统一新疆地区后,理藩院职权有所扩大,增设徕远司专管新疆南部事务。

③嘉庆(1796年~1820年)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GM爆发,理藩院人事和建制经历了频繁变革。

咸丰十年(1861年)成立总理衙门后,理藩院不再及兼管对俄外交事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开始“厘定官制”的改革,理藩院更名为理藩部。

1912年清帝退位后,理藩部改为蒙()藏委员会。

二、五口通商大臣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为管理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事宜,清政府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五口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掠势力深入长江流域,上海代替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五口通商大臣又移驻上海,1861年后归总理衙门管辖。

五口通商大臣最初由两广总督加封钦差大臣头衔兼任。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所以当时外国人要与清政府进行外交交往及其不便。

三、总理衙门

1、原因: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2、建立;

1861年1月,奕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3、职权:

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4、机构编制:

该衙门直属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另有司务厅、清档房、电报处等机构,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也有自己的银库

四、外务部

1901年,应西方列强的要求,清廷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任庆亲王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外务部管辖的范围极广,负责一切对外交涉的事务,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更多的是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

清朝的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大臣是什么意思?

“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明朝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三司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法院院长、省军区司令。清朝布政使主管民政赋税;按察使职掌不变;都指挥使废置不设。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

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清代巡抚是一省***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总督通商大臣--应通商大臣都由总督兼任故也称总督通商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为了办理通商和外交事务,在天津新设三口通商事务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三口指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为专职由崇厚任职。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通商大臣 ,清末官职 。由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遽增。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五口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驻广州,处理这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宜。为专职初由薛焕任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清朝的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大臣是什么意思。

1、按察使

按察使,正三品官名,主要负责司法工作,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2、布政使

布政使,官名,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负责民政税收以及颁布政令。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

3、巡抚

从二品官员,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清代巡抚是一省***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4、总督

官阶为正二品,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

5、通商大臣

清官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非正式官衔,以两江总督耆英用“钦差大臣”名义兼管。列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下,驻上海,管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潮州、琼州、淡水各通商事务及各项“洋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察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政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巡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商大臣

中的五口通商指哪五个港口?快!

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1843年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实施。章程是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主要内容:一、税则。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价格和缴纳关税的金额,税率大约百分之五。二、领事裁判权。规定“倘遇有(中英两国人)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章程》公布后,27日,广州开埠。

由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遽增。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驻广州,处理这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宜。为专职初由薛焕任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关于五口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意味着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