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构就两件事:空气间隙和导电电极。保护器里有两个(或多个)相对的金属电极,电极之间留着特定距离的空气间隙 —— 这个间隙是关键,正常电压下,空气是绝缘体,电流没法通过,保护器就像 “关着的门”,不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一旦出现过电压,比如雷击中线路导致电压突然飙升,超过空气的 “击穿电压”,间隙里的空气会瞬间被电离成导电的等离子体,就像 “门突然打开”,过电压产生的大电流会顺着这个 “临时通道” 导入大地,不会流进后面的设备。等过电压消失,线路电压恢复正常,间隙里的等离子体又会变回普通空气,重新变成绝缘体,保护器自动 “关门”,电路继续正常运行。
为了让它更可靠,很多型号还加了 “辅助间隙”。主间隙负责泄放过电压,辅助间隙能防止主间隙被日常的小电流(比如泄漏电流)烧蚀,延长使用寿命。有些用于高压系统的保护器,还会在间隙周围加陶瓷外壳,避免外界灰尘、雨水影响空气间隙的绝缘性能。
简单说,它就是 “平时不捣乱,危险时救命”—— 靠空气的 “通断特性”,精准挡住过电压,保护设备不被高压击穿,原理不复杂,但却是很多电路的 “防雷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