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公司内部股权激励的方案
2023-04-15 00:32  浏览:32

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有哪些?

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是企业吸引人才与提升员工积极性的常见手段,但落地操作并不简单。其方案设计与实施需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营业务内容、组织结构、股权架构、公司发展情况等内容统筹规划、科学计算、缜密安排,确保股权激励可根据公司的发展动态调整。

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一般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定目的与定人:哪些人应该给期权?哪些人不应该给期权?

定股:我想挖一个高管,承诺给他期权,但是他想要限制性股权,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定时:什么时候做期权激励比较合适?

定源:期权池的股权来源是由大股东转让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定量:我要为员工预留多少股权比例的期权池?对于不同岗位发放期权有没有行业标准?

定价:行权价格如何约定?

定规:新招来的高管入职多久授予期权比较合适?

定变:股权激励给多了,员工表现不达预期怎么办?

定机制:拿到股权的员工要离职怎么办?

如何合理设计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

股权激励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不上市的华为,凭借员工持股所迸发出的韧劲和***,演绎了令人称道的“土狼传奇”。而离职的创业元老因股权分配问题而状告“老东家”,则引发了“土狼”的疑惑和骚动,华为又一度陷入“股权风波”。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股权激励,尤其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是非功过成为舆论争执的热点话题。

那么,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股权激励的意义何在?操作中需掌握哪些步骤?又需注意规避哪些误区呢?

解题: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在人们的记忆中,股权激励尽管诱惑力十足,但它却是一把充满杀伤力的双刃剑。从实施案例来看,股权激励的推行时刻伴随着来自企业的疑虑和来自社会的争议。如果排斥股权激励,必将影响到企业核心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而实行股权激励,倘若操作不当,又容易抬高人力成本,出现分配不公、股权纠纷等新问题。

年薪一元,却可以获得逾千万的财富,这是“一元CEO”带给人们的谜团,也是股权期权吸引人们视线的关键原因之一。百度上市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作为非上市公司,尽管不能分享资本市场的盛宴,但依然可以借助于股权激励点燃员工的工作***,加快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伐。

成功推行股权激励,其关键之处在于能够产生财散人聚的积极效用,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归结起来,股权激励对于企业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深远意义:

其一,有利于端正员工的工作心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雇员到股东,从代理人到合伙人,这是员工身份的质变,而身份的质变必然带来工作心态的改变。过去是为老板打工,现在自己成了企业的“小老板”。工作心态的改变定然会促使“小老板”更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极力抵制一切损害企业利益的不良行为。

其二,规避员工的短期行为,维持企业战略的连贯性。据调查,“缺乏安全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员工的行为产生了短期性,进而危及企业的长期利益。而股权授予协议书的签署,表达了老板与员工长期合作的共同心愿,这也是对企业战略顺利推进的一种长期保障。

其三,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对于员工来说,其身价不仅取决于固定工资的高低,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股权或期权的数量和价值。另外,拥有股权或期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筹码。所以,吸引和保留高层次人才,股权激励不可或缺。

其四,降低即期成本支出,为企业顺利过冬储备能量。金融危机的侵袭使企业对每一分现金的支出都表现得格外谨慎,尽管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在金融危机中,捉襟见肘的企业也体会到员工有点“贵得用不起”。股权激励,作为固定薪酬支付的部分替代,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概而言之,作为一种长效激励工具,股权所迸发的持续***是工资、提成和奖金等短期激励工具所无法比拟的。鉴于此,股权激励受到越来越多非上市公司的追捧和青睐。

操作:散财有“道”亦有“术”

对于大股东而言,股权激励是一种“散财”行为。散得好,财散人聚;散不好,财散人散。相比上市公司而言,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供参照,其复杂程度、棘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下面笔者以一家曾为其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为例,来阐述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道”与“术”。

案例背景:受人才流失之困,渴望股权激励

S公司是北京一家大型自主研发企业,近年来市场一片大好,公司转入高成长期。但令大股东担忧的是,团队的工作士气开始有下降的征兆,高层次人才流失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扭转员工的工作心态,保留核心骨干员工,公司尝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

谈到股权激励的构想,S公司表达了这样几点期望:***,合理确定每位员工的股权授予数量,避免分配不公;第二,合理确定股价,确保激励对象能按个人实际付出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第三,确定适合公司的激励方式,既操作简单又有激励效果;第四,合理确定激励周期,既不使员工觉得遥不可及,又要规避一些员工的短期行为。

另外,S公司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比如,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时候实施股权激励,时机合适吗?授予股权后,员工不努力工作怎么办?员工中途离职,股权收益如何结算?员工对股权不感兴趣,怎么办?

解决方案: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激励、分步推进

尽职调查后,笔者所在团队发现,S公司目前采用的是“拍脑袋”式的薪酬激励方式,没有科学的依据,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和竞争性,也没有长期留人手段。这是导致士气低落、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S公司的治理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规划、企业文化、薪酬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系统的股权激励方案。其关键点如下:

***步,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确定激励对象范围。

全员持股尽管在美国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并不适用,用在中国的非上市公司身上更不妥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无原则地扩大激励对象范围是产生股权纠纷的根源所在。所以,确认激励资格,应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予以考察。

从人力资本附加值来看,激励对象应该能够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毕竟着眼于未来是股权激励的根本。从历史贡献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增长或管理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尊重历史贡献,是避免出现内部争议风波的基础。从难以取代程度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包括那些掌握核心商业机密和专有技术的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关注难以取代程度,是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现实需要。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将S公司的激励对象分成了三个层面:***层面是核心层,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3%;第二层面是经营层,为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管理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0%;第三层面是骨干层,为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5%。

第二步,进行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结合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综合确定激励力度。

激励人还是激励人所在的岗位?这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以为,解答“对人还是对岗”这个难题,需要上升到企业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管理主题这个层面来考察。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式尚不固定,兼岗、轮岗现象非常普遍,很难用一个固化的岗位说明书来界定员工的工作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岗位价值不应该成为确定股权激励力度的依据。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式趋于固化,员工的能力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的岗位,“统一、规范、有序”成为企业的管理主题。此时,进行基于岗位价值的评估对于确定股权激励力度来说非常重要。鉴于S公司尚处在成长期,我们以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为依据来确定员工的初始激励力度。结合S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评定人力资本价值时,我们重点考虑了激励对象的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对人激励还是对岗激励,固化激励额度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为此,我们引入了股权激励的考核机制,并且将考核分为公司绩效、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对于层面比较高的员工,强化对公司绩效的考核;对于层面稍低的员工,强化对个人绩效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S、A、B、C、D五个等级,按考核等级确定最终激励额度,依次为1.2倍、1.1倍、1.0倍、0.8倍、0倍。

第三步,按激励层面确定激励方式。

激励效果不仅取决于激励总额,还取决于激励方式。确定激励方式,应综合考虑员工的人力资本附加值、敬业度、员工出资意愿等方面。结合S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应的激励方式如下:

对于附加值高且忠诚度高的员工,采用实股激励,以使员工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参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用于股权激励的股本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结合S公司的股本结构及激励期内预期业务增长情况,我们建议用于实股激励的股本数量为50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个人授予量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予以确定,即个人授予量=500万股×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个人人力资本价值。

对于不愿出资的员工,采用分红权激励和期权激励,以提升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积极性。分红权数量取决于激励对象的人力资本价值及激励期的每股分红额,即个人获授分红权数量=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每股分红额。期权授予量取决于人力资本价值及激励期内的股价增长情况,即个人获授期权数量=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每股价差收益。

第四步,按企业战略确定股价增长机制。

股权激励之所以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激励对象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努力影响激励成果的大小和实现概率。选取恰当的激励标的物,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确定激励标的物,应综合考虑这样四个因素:***,激励标的物必须与公司的价值增长相一致;第二,激励标的物的价值评定应该是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第三,激励标的物的数值应该是员工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影响的;第四,公开激励标的物时应不至于泄露公司的财务机密,这一条对非上市公司而言非常重要。

对照上述标准,结合S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财务管理现状,我们选取了销售额这一增长类指标作为股价变动的标的物。考虑到销售额增长率与净利润或净资产的增长率并非一一对应,结合S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我们将股价增长率确定为销售额增长率的60%(可由董事会根据当期实际经营情况予以适当调整)。举例说,如果目标年度销售额相对于基期销售额的增长率为50%,则股价增长率为30%。

第五步,综合企业的战略规划期、员工的心理预期、工作性质确定激励周期。

若要产生长期激励效用,股权激励必须分阶段来推进,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能够得以延续。划分激励时段,可参照企业的战略规划期、员工的心理预期、工作性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确定。

一方面,作为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激励工具,股权激励的周期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期相匹配。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旨在通过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来赢取员工的忠诚,过长的激励周期会弱化激励效果,无法调动员工的参与欲望,但过短的激励周期也会使一部分员工萌生投机念头。最后,企业之所以采用股权激励,也是因为某些岗位的工作成果无法在短期内呈现出来,所以股权激励的周期设置还应考虑激励对象的工作性质。

根据S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股权激励的授予期设为3年,按3:3:4的比例,每年1次,分3次授予完毕,同期股权的解锁及期权的兑现亦分3年期实施,这样,一项股权激励计划的全部完成就会延续6年。之所以设成循环机制,其原因在于,在激励的同时施加必要的约束——员工中途任何时刻想离开企业,都会觉得有些遗憾,以此增加其离职成本,强化长期留人的效用。

第六步,签署授予协议,细化退出机制,避免法律纠纷。

为规避法律纠纷,在推行股权激励方案前应事先明确退出机制。参照《劳动合同法》,结合研发型企业的工作特点,S公司可从三个方面界定退出办法:

其一,对于合同期满、法定退休等正常的离职情况,已实现的激励成果归激励对象所有,未实现部分则由企业收回。若激励对象离开企业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则未实现部分也可予以保留,以激励其能继续关注公司的发展。

其二,对于辞职、辞退等非正常退出情况,除了未实现部分自动作废之外,已实现部分的收益可适度打折处理。

其三,对于只出勤不出力的情况,退出办法规定,若激励对象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则激励资格自动取消,即默认此激励对象不是公司所需的人力资本,当然没有资格获取人力资本收益。

在确定股权激励方案后,与激励对象签署股权授予协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股权激励正式实施的标志,也是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界定。

到底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员工股权激励的方法呢?

在了解怎么设计一个完美的员工股权激励设计之前,首先我们还得彻底明白什么是股权激励方案,那么什么是股权激励方案呢?

所谓股权激励,即是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在国际上,股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比较普遍的做法。一般观点认为,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把职业经理人、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可以一定程度防止经理人的短期经营行为,以及防范“内部人控制”等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此外,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般而言,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可界定为: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公司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公司持续、稳健与快速发展,保证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股权激励课程也会详细讲解。

在公司想要设计一个完美的员工股权激励的构架,实施的模式也可分为以下几种:

***种方式是直接持股

员工当然是高兴的,但当员工离职的时候,或者企业真的新三板上市,员工要抛售股票了,企业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对团队稳定性有比较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已经不建议企业用***种激励对象直接持股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就是激励对象间接持股

这个时候会专门设一家员工持股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以“有限公司”的方式进行的,大股东在员工持股平台里面,也会以大股东的方式存在,因为“有限公司”是按股权比例说话,因此大股东只有通过对员工持股平台的控制才能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现在这种方式也有,也在用。

模式2和模式1,看图表结构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员工的持股平台是有限合伙。

有限公司和有限合伙,主要是从对持股平台的控制权以及税负上考虑的。前面那种“有限公司”的模式,是要按照持股比例来行使表决权,作为大股东来讲,他必须在有限公司里占有比较大的股份才可以拥有话语权。

作为有限合伙不一样,有限合伙有其特殊性在里面,是什么呢?因为合伙人分为两类,一个是GP,就是普通合伙人,第二个LP,就是有限合伙,而法律规定执行事务就是GP,不管在有限合伙平台里占股份是多少,即使是1%,也必须由GP作为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所以他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合伙平台这个杠杆,对持股平台持有的企业股份行使表决权。

第二个方面是税负方面,员工持股平台以“有限公司”模式取得企业分红时,“有限公司”不需要再交企业所得税的,但员工持股平台向其成员分红的时候,要按照分红来处理,缴纳20%个人所得税。而有限合伙是先分后税,有限合伙税率应该是3%到35%。

针对分红来讲是一样的,但是针对股份转让就不同了,对于有限公司型的员工持股平台,如果要转让持股股份,首先对溢价部分要交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有限公司”再向员工分红的时候,还要交员工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交两重税。但有限合伙是不一样,有限合伙如果转让公司股份,直接就是在合伙人层面纳税,而合伙人层面本身就不需要纳税。在实践中持股平台是做有限公司模式还是合伙模式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主要是根据额度的大小。有些企业会觉得设有限公司比较方便,不用担心税的问题。而且在有限公司层面,向员工分红的模式在财务上可以采取比较特殊的处理方法,比如说通过某种方式把现金套出来,再分到员工名下,这种情况也比较多。

这是间接持股的第3种模式,一个是员工比较多,因为无论是有限公司还是有限合伙,合伙人的上限都是50个,比如说企业比较大了,有些倒不是从人数上,而是从激励对象上分类,有些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做一个平台,普通员工做一个平台,还有一些是什么呢?是企业里面现有的激励对象做一个平台,引进人才又来做一个平台,因为引进人才现在激励比较大,各种类型都有。模式2、模式3都是实践用得最多的。

股权激励为企业与员工自身以及彼此重新认知、构建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希望关注股权激励的企业(家)能够始终怀有好的意愿,谨慎开始、成人达己。公司想要设计一个完美的员工股权的方案,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在我们后续的股权激励课程里,每一节课程都有关于公司关于股权激励设计的相关问题。

总之,员工股权激励机制已经逐步成为企业员工长期激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引入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但是,一定要注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再确定是否使用员工股权激励。此外,员工股权激励机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企业在使用时还需要引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之后再分步实施。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基本定义

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企业要让出一部分股权来让激励对象所拥有,但这种让出股权的行为有很多种形式,会产生“一企一案”现象,所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诠释股权激励。 从现代企业制度角度看,股权的权能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 分红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税后利润的分红的权益;

2、 公司净资产增值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的权益;

3、 表决权: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行使的相关表决的权益;

4、 所有权(含转让、继承、资产处置等):按照股份额度享有相应股权比例的公司股份所有者的权益。 从股权的4种权能可以知道,安排股权激励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来灵活赋予股权权能种类的多少,由此就会使得股权激励产生很多种激励的模式。最为常见的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1、 虚拟股份激励模式

该类股权只有分红权(有的还带有净资产增值权),此类股权激励不涉及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次类股份也叫岗位股份(历史上的晋商企业也叫过身股)。如虚拟股票激励、股票期权模式等。

2、 实际股份激励模式

该类股权具有全部的以上4种权能,此类股权激励不仅涉及公司股权结构的实质性变化,而且会直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以,次类股份也叫实股(历史上的晋商企业也叫过银股)。如员工持股计划(ESOP)、管理层融资收购(MBO)模式等

3、 虚实结合的股份激励模式

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实施虚拟股票激励模式,到期时再按实股激励模式将相应虚拟股票转为应认购的实际股票。如管理者期股模式、限制性股票计划模式等。 股权激励制度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家族出现难以克服的缺陷:很难保证每一代都有优秀的人才,于是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化,以企业所有者为代表的股东与主抓企业经营的职业经理开始了利益博弈,从此企业委托代理成本问题出现。

“股权激励”的制度的出现,将股东与经营层利益捆绑,促使经营层通过获得企业经营收益的方式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

1952年,美国菲泽尔公司设计并推出了世界上***个股票期权计划。

1956年,美国潘尼苏拉报纸公司***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职工退休收入保障法》

1984 美国国会通过《1984年税收改革法》在美国有10000个员工持股计划,参加人数900万。

1997年,美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上市公司达到53%。在股市暴跌前,期权收入已达到管理层总收入的80%以上。

时至今日,美国90%的高科技企业和8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实施了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众多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盛大、百度、新东方等陆续梦幻上市的基础上,通过股权期权这一独特的“创富机器”造就了千百个百万富翁。由此可见,“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如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而国内企业大多缺乏科学的股权激励体系设计方案。国内以前对于人员激励,只有单纯的工资和奖金。而随着人力资本重要性的愈发凸显,如何留住技术与管理骨干,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一个行业或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考虑股权激励等形式。中国在股权激励这块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很大。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公平、竞争力强的股权体系,是国内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经过笔者的潜心了解,对于我国的股权激励研究学派笔者大致可以划分为了以下两种状态:

1、针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学派

该学派已上市公司为研究蓝本。咨询对象锁定在已经上市公司或2-3年内准备上市的公司为主体。课程主讲老师一般都具有证券行业相关经验,他们以辅导该企业上市后分享企业成果为最终目标,一般情况下都会成为该公司的独立董事。典型代表:郑培敏、薛中行等。

2、针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学派

该学派以西方股权激励工具为主,以自已多年企业管理经验为辅,结合非上市公司的股股权激励的特点,将导师多年管理经验融汇在股权激励设计方案中,力求为企业设计具有实用、实操及实效性的股权激励方案。咨询主体为:3-5年内没打算上市的企业,设计对象为企业核心人才,方案辐设人才激励的各个阶段及层面。典型代表:伍健康、张凯瑞等。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司内部股权激励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